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研究成果─毛漢光榮譽教授
(任職期間:1991.08-1998.08)
學位論文
1969年 〈唐代統治階層的社會變動:從官吏家庭背景看社會流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1964年 〈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全三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專書
2004年1月 《中國人權史:生存權篇》,《雲起樓論學叢刊》,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6年09月另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簡體字版)
1990 年1月 《中國中古政治史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年12月另出版上海書局簡體字版)
1988年2月 《中國中古社會史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年12月另出版上海書局簡體字版)
1966年7月 《兩晉南北朝士族政治之研究》,全二冊,台北: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期刊論文
2018年6月 〈臺閩間的明清古船――臺灣海峽史之一〉,《止善》,第24期,頁3-48。
2016年12月 〈中國中古皇權之極限――以唐代詔書封駁為中心〉,《止善》,第21期,頁3-30。
2015年12月 〈平等權與孫中山思想〉,《止善》,第19期,頁3-24。
2012年10月 〈從《大國崛起》影劇論中國崛起之歷史觀〉,《朝陽學報》,第17期,頁65-88。
2010年6月 〈文藝再生與文明飛躍——從蔣百里《歐洲文藝復興史》談起〉,《止善》,第8期,頁3-30。(與耿慧玲合著)
2006年12月 〈人權悖論〉,《止善》,創刊號,頁3-24。
2003年12月 〈平等概念與平等實際――「中國人權史平等權研究之一」〉,《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3期,頁137-179。
2002年6月 〈財富分配與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五〉,《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2期,頁27-75。
2001年6月 〈生產關係與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四〉,《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1期,頁47-81。
1999年5月 〈生產條件與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三〉,《政大歷史學報》,第17期,頁1-56。
1998年11月 〈生命定位與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二〉,《佛光學刊》,第2期,頁1-47。
1997年12月 〈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權――「中國人權史」研究之一〉,《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8卷1期,頁375-413。
1996年12月 〈唐代前半期居住洛陽姓望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7卷1期,頁157-190。
1995年12月 〈隋唐軍府之演變比較與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6卷1期,頁119-157。
1994年12月 〈陳寅恪傳〉,《國史館館刊》,復刊第17期,頁209-216。
1994年10月 〈唐代軍衛與軍府之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5卷1期,頁111-171。
1994年6月 〈中國中古核心地區核心集團之轉移〉,《軍事史評論》,創刊號,頁57-70。(本人演講,朱瑞月紀錄整理)
1994年6月 〈論《貞觀政要》中的君臣溝通文化〉,《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41期,頁67-81。
1993年10月 〈唐代統治階層父子間職業變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4卷1期,頁1-20。
1993年1月 〈唐代統治階層下降變動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3卷1期,頁1-12。
1992年10月 〈論唐代之封駁〉,《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3卷1期,頁1-50。
1991年7月 〈唐代婦女家庭角色的幾個重要時段〉,《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卷2期,頁1-15。
1990年12月 〈李淵崛起之分析――論隋末「李氏當王」與三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本4分,頁1-23。
1990年12月 〈晚唐五姓著房之婚姻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第15期,頁135-157。
1990年6月 〈中古士族性質之演變〉,《史學會刊》,第34期,頁3-5。(本人演講,林思綺整理)
1990年3月 〈關隴集團婚姻圈之研究――以王室婚姻關係為中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本1分,頁119-192。
1989年12月 〈唐代後半期后妃之分析〉,《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37期,頁1-17。
1989年6月 〈正史之修撰與資料之自動化――清史稿之理論與實際〉,《國史館館刊》,復刊第6期,頁1-13。
1987年12月 〈北朝東西政權之河東爭奪戰〉,《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35期,頁35-70。(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87年9月 〈西魏府兵史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本3分,頁525-631。(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86年6月 〈北魏東魏北齊之核心集團與核心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本2分,頁241-319。(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85年12月 〈中古大族著房婚姻之研究――北魏高祖至唐中宗神龍年間五姓著房之婚姻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6本4分,頁619-698。
1984年9月 〈唐代蔭任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本3分,頁459-542。
1982年8月 〈「唐代墓誌銘集釋」總序、凡例、及引用書籍〉,《食貨月刊》,復刊12卷4、5期,頁121-133。(已收入《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第一冊)
1981年9月 〈從士族籍貫遷移看唐代士族之中央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2本3分,頁421-510。(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1980年6月 〈五代之政治延續與政權轉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本2分,頁233-280。(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79年6月 〈唐末五代政治社會之研究――魏博二百年史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0本2分,頁301-360。(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77年9月 〈中國中古賢能觀念之研究――任官標準之觀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8本3分,頁333-373。
1976年9月 〈中國中古社會史略論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7本3分,頁341-431。(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1975年10月 〈從中正評品與官職之關係論魏晉南北朝之社會架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6本4分,頁595- 611。
1974年12月 〈三國政權的社會基礎〉,《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6本1分,頁1-30。(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1971年9月 〈敦煌唐代氏族譜殘卷之商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3本2分,頁259-276。(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1970年8月 〈五朝軍權轉移及其對政局之影響〉,《清華學報》,新8卷第1、2期合刊,頁248-283。(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67年6月 〈中國中古大士族之個案研究――瑯琊王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7本下冊,頁577-610。(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1966年6月 〈兩晉南北朝主要文官士族成分的統計分析與比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6本下冊,頁741-781。(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1983年9月 〈中古山東大族著房之研究――唐代禁婚家與姓族族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4本3分,頁19-61。(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專書(論文集)論文
2015年12月 〈從史料到解釋〉,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5期,頁1-38。(與耿慧玲合著)
2004年12月 〈敦煌吐魯番居民生存權之個案研究〉,收入張涌泉、陳浩主編,《浙江與敦煌學──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年10月 〈中晚唐南疆安南羈縻關係之研究〉,收入嚴耕望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編,《嚴耕望先生紀念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頁201-238。
1995年10月 〈唐代婦女家庭角色的幾個重要時段:以墓誌銘為例〉,收入鮑家麟主編,《中國婦女史論集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頁145-165。
1993年6月 〈唐代給事中之分析〉,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史學》,台北:文津出版社,頁1007-1071。
1992年6月 〈中古核心區核心集團之轉移――陳寅恪先生關隴理論之拓展〉,收入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編,《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組,全三冊,頁759-778。(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92年11月 〈中古官僚選制與士族權力的轉變――唐代士族之中央化〉,收入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國唐代學會編,《唐代研究論集》第一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頁283-324。
1992年 〈論唐代制書程式上的官職〉,收入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秘書處編,《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文學院,頁335-380。
1991年 〈關中郡姓婚姻之研究――隋至唐前半期〉,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編,《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頁87-139。
1991年 〈從考古發現看魏晉南北朝生活型態〉,收入宋文薰等編,《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台北:正中書局,頁155-183。
1990年 “The Evolution in the Nature of the Medieval Genteel Families”, in Albert E. Dien, ed., State and Societ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73-109.
1990年 〈論安史亂後河北地區之社會與文化――舉在籍大士族為例〉,收入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編,《晚唐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頁99-111。
1990年 〈李淵崛起之分析――論隋末「李氏當王」與三李〉,收入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國唐代學會編,《唐代研究論集》第三輯,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頁447-485。
1989年 〈晉隋之際河東地區與河東大族〉,收入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頁579-612。(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89年 〈隋唐政權中南朝舊族之仕進憑藉與途徑〉,收入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唐代學者聯誼會,頁797-827。
1987年 〈隋唐政權中的吳郡陸氏〉,收入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全二冊,台北:食貨出版社,頁55-67。
1986年 〈隋唐政權中的蘭陵蕭氏〉,收入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頁287-305。(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1983年 〈中古官僚選制與士族權力的轉變──唐代士族之中央化〉,收入許倬雲、毛漢光、劉翠溶編,《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頁57-88。
1981年 〈科舉前後(公元600干300)清要官型態之比較研究〉,收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考古組編,《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歷史考古組》,台北:中央研究院,頁379-404。
1978年 〈唐代大士族的進士第〉,收入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第二輯人文社會科學》,台北:中央研究院,頁593-614。(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1977年 〈三國政權的社會基礎〉,收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史學論文選集第二輯-附國內外中文中國史學論文索引》,台北:幼獅文化公司,頁277-326。(已收入《中國中古社會史論》)
會議論文
2014年12月 〈從史料到解釋〉,發表於財團法人松山教育事務基金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碑誌、文獻與考古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6年12月 〈臺閩間的明清古船——臺灣海峽史之一〉,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舉辦,「臺灣人、時、地綜合研究學術研討會」。
2006年12月 〈1.今年成果:台閩間的古船& 2.明年計畫:台閩間的古港〉,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主辦,「歷史與考古研究群Workshop」。
2005年11月 〈人權悖論〉,發表於教育部、吳鳳技術學院主辦,「人權教育與當代社會學術研討會」。
2004年10月 〈平等權與孫中山思想〉,發表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吳鳳技術學院主辦,「中山思想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
2001年 〈敦煌吐魯番居民生存權之個案研究〉,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國唐代學會、漢學研究中心、四川大學俗文學研究所主辦,「二十一世紀敦煌國際學術研討會:慶祝潘重規教授九五嵩壽暨從事敦煌學研究一甲子」。
1998年 〈中國中古皇權之極限──以唐代詔書封駁為中心〉,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主辦,「中國歷代政治思想與制度研討會」。
1992年 〈唐代給事中之分析〉,發表於中國唐代學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主辦,「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
1991年 〈論唐代制書程式上的官職〉,發表於中國文化大學主辦,「第二屆國際華學研究會議」。
1990年 〈關中郡姓婚姻之研究──隋至唐前半期〉,發表於中國唐代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文理學院主辦,「唐代文化研討會」。
1989年 〈石刻分類與石刻集釋〉,發表於「國立中央圖書館漢學資料研究中心國際會議」。
1989年 〈中古核心區核心集團之轉移──陳寅恪先生關隴理論之拓展〉,發表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暨研究所、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主辦,「民國以來國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已收入《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1988年 〈隋唐政權中南朝舊族之仕進憑藉與途徑〉,發表於唐代研究學者聯誼會主辦,「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
1986年 〈晉隋之際河東地區與河東大族〉,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主辦,「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
1982年 〈中古官僚選制與士族權力的轉變──唐代士族之中央化〉,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主辦,「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
1980年 “The Evolution in the Nature of the Medieval Genteel Families”, trans by Albert E. Dien., Stanfo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f State and societ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Stanford, CA, USA.
1980年 〈科舉前後(公元600干300)清要官型態之比較研究〉,發表於中央研究院主辦,「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
其他
2017年 〈君子不器,獨斷於心──毛漢光教授暨耿慧玲教授訪談錄〉,《中正歷史學刊》,第20期,頁257-269。(本人與耿慧玲口述,許洧誠、陳冠垣採訪暨記錄)
2007年 〈毛漢光教授訪談回憶錄〉,《中正歷史學刊》,第10期,頁1-12。(本人口述,黃慧茹訪談、記錄、整理)
2006年 〈《隋代墓誌銘彙考》序二——隋代的墓誌銘與其歷史的定位〉,《碑林集刊》,第12輯,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館,頁187-190。(與耿慧玲合著)
2002年 《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二集,共二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與潘文閣、鄭阿財共同總主編)
1997年 〈中國中古政治史研究的新收穫——汪征魯著《魏晉南北朝選官體制(系統)研究》綜評〉,《歷史研究》,1997年第3期,頁166-176。
1994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八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4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七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4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六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3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五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2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四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2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三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1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二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91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一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9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十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9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九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9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八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8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七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7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六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7年 〈文史界負責九份工作〉(附於〈探一探文史資料自動化的路〉),《國文天地》,3卷3期(總第27期),頁38-39。(本人口述,羅鳳珠採訪)
1987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歷代碑誌銘、塔誌銘、雜誌銘拓片目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本人主編,耿慧玲等助理)
1986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五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6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四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5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歷代墓誌銘目錄〉(參考工具書選介),《漢學研究通訊》,4卷4期(總第16期),頁240-241。
1985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三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5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二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5年 《史籍自動化─食貨志輸入電腦》,第一年總報告,執行機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資訊科學研究所、計算中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5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歷代墓誌銘拓片目錄(附索引)》,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本人主編,耿慧玲等助理)
1984年 《唐代墓誌銘彙編附考》,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成果第一冊,《史語所專刊之81》,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83年 《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與許倬雲、劉翠溶共同主編)
1966年 〈許倬雲著《先秦社會史論》評介〉,《出版月刊》,第8期,頁43-44。
研究計畫
2007年1月-12月 「臺閩碑誌與臺閩互動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個別型研究計畫(與耿慧玲共同主持)
2006年1月-12月 「南臺灣碑誌與臺閩互動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研究計畫(與耿慧玲共同主持)
2001年8月-2002年7月 「中國人權史下篇(宋代迄今)(III)」,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0-2411-H431-001。
2000年8月-2001年7月 「中國人權史下篇(宋代迄今)(II)」,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9-2411-H431-001。
1999年8月-2000年7月 「中國人權史下篇(宋代迄今)」,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9-2411-H274-001。
1997年8月-1998年7月 「中國人權史上篇(先秦至五代)(II)」,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7-2411-H194-015。
1996年8月-1997年7月 「中國人權史上篇(先秦至五代)(I)」,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6-2411-H194-001。
1995年8月-1996年7月 「唐代士族兩京城坊居住地之研究(II)」,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5-2411-H194-002。
1994年8月-1995年7月 「唐代士族兩京城坊居住地之研究」,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4-2411-H194-001。
1993年11月-1994年10月 「隋唐府兵軍府之研究(II)」,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3-0301-H001-038。
1992年11月-1993年10月 「隋唐府兵軍府之研究(I)」,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2-0301-H001-035。
演講
2010年5月 〈海西經濟區的形成與台灣的因應之道〉,地點:彰化,大葉大學。
2009年4月 〈人權中「有關追求幸福的權利」〉,地點:彰化,大葉大學。
2008年10月 〈大國崛起的歷史觀〉,地點: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2007年4月 〈人權通論〉,地點: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2006年11月 〈衡量平等權的三把尺〉,地點:宜蘭,佛光大學。
2006年9月 〈從絲路到油路—臺灣海峽史的前奏〉,地點:福建,福建師範大學大禮堂。
2006年1月 〈臺灣海峽史-戰爭、和平、隔離三部曲〉,地點:台中,朝陽科技大學。
2005年8月 〈隋唐碑誌史料運用三例〉,地點: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館。
2005年6月 〈大經濟區時代的台灣地位〉,地點:台中,朝陽科技大學。
2005年5月 〈台閩海上交通關係之演變〉,地點:台中,朝陽科技大學。
2004年6月 〈從絲路到油路–海上絲路的歷史演變〉,地點:台中,朝陽科技大學。
2004年1月 〈海上絲路與臺灣地位的改變〉,地點:台中,朝陽科技大學。
2003年9月 〈隋代金石的歷史定位〉,地點:西安,西安碑林博物館。
2003年9月 〈從唐代羈縻州與正州看百越族之融合〉,地點:西安,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史研究所。
2003年9月 〈唐代皇權極限〉,地點:西安,陝西師範大學新校區。
2003年9月 〈從考古發現看魏晉北朝生活形態〉,地點:西安,西北大學文博學院博物館。
1994年 〈中國中古核心地區核心集團之轉移〉,地點:台北,國防部。
1990年 〈中古士族性質之演變〉,地點: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