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正歷史學刊》

徵稿稿約 

109.11.26 修訂

一、本刊屬於學術性刊物,專門刊載歷史學相關研究性論文、研究討論、書評及其他相關之論著。歡迎海內外學者與博碩士研究生惠賜稿件。

二、本刊為一年刊,於每年9月30日(含)截止收稿,並於每年12月底出刊。每人每次投稿以一篇為原則。

三、來稿請務必按照本刊格式,並以正體中文撰寫。研究性論文以三萬字為原則,研究討論以一萬字為原則,書評以五千字為原則;以上字數均包含註釋及徵引書目。

四、研究性論文與研究討論請附中英文篇名、中英文關鍵詞(至多五個)及中英文摘要(約五百字),並於文末羅列徵引書目;書評請附該書作者、書名(如為譯著,請附譯者和原文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公元年分等相關資訊。

五、來稿以未曾發表者(含網路發表或專書)為限,請勿一稿多投。

六、投稿文章為隨到隨審,採匿名審查制,請勿在文中出現足以辨識作者身分之資訊。通過審查的稿件,得由編委會逐一討論是否採用。

七、本刊不負責來稿內容之版權問題(如附圖、表格或較長篇之引文等),作者應先行取得版權持有者之同意。

八、通過審查並獲採用之稿件,不支稿酬,惟於發刊後致送作者抽印本十份、本刊當期二本。

九、投稿請附中英文真實姓名、所屬單位中英文名稱、職稱∕博碩士別、通訊地址、電話、電子郵件地址等資訊。

十、本刊與國家圖書館、凌網科技公司、華藝數位公司、聯合百科電子公司,以及碩亞數碼科技公司簽訂資料庫合作計畫,基於推廣學術的便利,採無償授權方式。來稿如蒙刊登,請同意授權將論文加入電子資料庫。

十一、來稿請附與Microsoft Word相容之電子檔,郵寄地址為:
62130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中正歷史學刊編輯委員會》

E-mail:ccuhistory@gmail.com

電話:(05)272-0411 #21302 傳真:(05)272-0571

附件徵稿稿約與格式下載

創刊號

邱炫煜 / 四十年來大陸隋唐五代史研究概況(1954-1995)──以《歷史研究》為中心的篇目分析
江宜華 / 韓愈《順宗實錄》與《通鑑》卷二三六〈順宗紀〉之辨析
吳昆財 / 論述王叔文集團之功過
林煌達 / 歐陽修《五代史記》的君臣秩序觀──以對周世宗的評價為例
潘是輝 / 聯甲與聯庄
何世同 / 後燕北魏「參合陂之戰」研究

第二期

邱炫煜 / 何慚聶政姐,萬古共驚嗟 ── 讀〈秦女休〉詩
何世同 /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店子一號漢墓」壁畫研究
王淑嫻 / 《南齊書》體裁結構及相關評價之析論
林煌達 / 唐代錄事
李昭毅 / 關於劉知幾的史觀之考察
江雨珍 / 龔自珍經世思想之探析
陳國棟 /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的組織發展研究

第三期

林煌達 / 從宋人文集之「祝文」看士大夫的神人觀
湯佩津 / 宋契交趾之初探
甯慧如 / 汪華事蹟考釋
陳中龍 / 從農業經營的角度看「異子之科」的廢除
王惠姬 / 《史記》對女性形象的刻畫
王惠姬 / 近代中國兼長考古與博物館學的才女 ── 曾昭燏
朱振宏 / 唐代羈縻府州研究
李昭毅 / 卡爾巴柏的知識論與歷史解釋
李昭容 / 十六、十七世紀西歐猶太人地位的轉變
張正田 / 以「盧從史事件」觀昭義節度使對唐代的重要性

第四期

王震邦 / 試論章實齋六經皆史的展開
甯慧如 / 陳亮的教育活動與思想
王惠姬 / 民初留學法義的女畫家與雕刻家 ── 潘玉良
王惠姬 / 清末民初留學德國的女生
馬以謹 / 讀書筆記
朱振宏 / 唐高祖「稱臣」於突厥事辨析
李昭毅 / 魏明帝時期人事結構、人事政策與政局變化
王治平 / 唐蕃石城堡戰爭地理問題研究

第五期

甯慧如 / 曹魏西晉與西域鄯善
王惠姬 / 民初留學比利時的女生(1912-1937)
王惠姬 / 劉王立明與民初中國的婦女運動
伍少俠 / 《晉書》與《世說新語》中的兩晉著作郎官
朱振宏 / 從檔案角度解讀歷史事件 ── 以傅虹霖《張學良與西安事變》一書為例
張正田 / 唐代昭義軍前期武力系統及其特徵
吳漢東 / 正史四裔傳所載民族起源的分析 ── 以《史記》到《隋書》中的北方與東北方民族為例
張歐旭 / 論結構主義

第六期

王治平 /《貞觀政要》史學思想研究 ── 以「三鏡說」為中心之探討
王惠姬 / 清末中國的留日美術學生(1895-1911)
李昭毅 / 《史記 ‧ 天官書》讀書隅記
張歐旭 / 章學誠「經」、「史」觀念意涵之探究
黃文榮 / 論清人的《三國志》校勘成果及其缺失
黃俊文 / 從《史通 ‧ 書志》略論劉知幾之史學思想

第七期

王淑嫻 / 蕭子良文人集團之組成及其政治意義試探
王惠姬 / 廿世紀上半葉留美女生與中國體育的開展
李昭毅 / 魏文帝時期的政局與人事政策
王治平 / 北周宇文氏政治思想研究
黃俊文 / 民俗醫療(乩童)───以民安宮保生大帝為例的訪查報告
張欣怡 / 從婦女的守節與再嫁看魏晉南北朝的貞節觀
林靜薇 / 司馬光筆下的楊堅受禪
伍少俠 / 簡評雷著《中古史學觀念史》與杜著《中國史學史(第二冊)中有關
    魏晉時期史學發展論述部分
黃俊文 / 評宋大川:《唐代教育體制研究》

第八期

王惠姬 / 廿世紀前期留美女生與中國家政學的發展(1910s-1930s)
陳國棟 / 試探羅蘭巴特之敘述觀念
王俊昌 / 試探魚籃觀音文本的社會義涵
方子毓 / 清末民初中德關係研究──以青島膠州灣為例
王宏松 / 同志、左右派、反革命──蔣中正與中共早期關係之演變
佟以群 / 彭湃與海豐農民運動1921-1924
劉緯道 / 一九三八年陝西政府改組之研究
黃麗君 / 清初滿人守制考實
黃麗君 / 「殉節」乎?「殉國」乎?──明清之際馬家婦女的死難
張詠維 / 漢文化視野下的蠱──以清代嶺南為例

第九期

盧秀華 / 明代地藏信仰初探
羅玫讌 / 三O年代中國的媒體文化及對女性概念的想像
陳尹嬿 / 黃帝形象建構之探原
侯彥伯 / 比較先秦至西漢典籍中「貞」、「節」的記載與劉向《列女傳》中的「貞」、「節」
陳尹嬿 / 歷史知識的建構──以多樣化歷史傳遞方式探討非專業歷史對高中生歷史知識之影響力
林靜薇 / 西魏北周姓氏政策與楊堅代周建隋之關係

第十期:十年有成

黃慧茹 / 毛漢光教授訪談回憶錄
林靜薇 / 雷家驥教授訪談回憶錄
方子毓 /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德國海外政策之發展(1890-1914)
張詠維 / 光緒二年剪辮事件所反應的江南社會
張詠維 / 謠言研究概論
許庭碩 / 從李沅發事變看晚清湘桂黔三省之交的民變
黃慧茹 / 戰後中國佛教的復員與整理(1945-1947)
趙士弘 / 「拔卒為將?」──試論宋代「轉員」之制的形成背景
劉川豪 / 南宋初期將領陳思恭
林恩辰 / 《北朝胡姓考》述評
蔡名哲 / 試探高更的「野蠻」

第十一期

楊維真 / 從禁制到開放:晚清「川鹽濟楚」的實施與影響
布琮任 / 清季西方顧問在華的肆應──以馬士(H. B. Morse)在在李鴻章幕府的生涯為例
何承冀 / 從《魏書》初探北魏之自然災害
徐夢陽 / 試論兩《唐書》中「夢」的類型及相關問題
陳尹嬿 / 清末民初上海「女招待」的產生及書寫
黃文倩 / 雙面蕭紅──論《呼蘭河傳》與《馬伯樂》的國民性意識與風格差異

第十二期

江俊偉 /〈緇衣〉各版本對照研究──以簡本第十四至十六章為中心
陳巧萱 / 緇衣簡本第十七、十八章, 禮記第十九、二十四章對照研究
蔡坤倫 / 漢代「關」職官體系初探
黃慶中 / 《名公書判清明集 ‧ 懲惡門 ‧ 豪橫類》中的豪民
曾名郁 / 《資治通鑑》編年體體例研究
張典魁 / 陳立夫《唯生論》與柏格森哲學關係之探討
段 煉 / 毛澤東與劉少奇第──次重要的思想分歧—人性論
鄭宗賢 / 張繼海《漢代城市社會》評介

第十三期

梁雯晶 / 從新生活運動看國民改造──以兒童為中心
莊蕙綺 / 貌合神離?── 中國古時期望診和相術的操作與應用
陳瑾瑜 / 歷史的觀光展演:析論英國哈斯汀戰爭的歷史重演
劉洪哲 / 蓄勢:蔣介石在江西(1926.9-1927.3)
藍伯瑋 /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國術競賽:以兩屆國術國考為例(民國17年─22年)
詹恩勝 / 評介夏著《天國的隕落──太平宗教再研究》

第十四期

黃文榮 / 從裴松之注看東晉劉宋的三國史著作
黃如漸 / 宋人想像的冥界──以《夷堅志》為中心
康詩瑀 / 戰後道教與都市社會之變遷──以高雄道德院出家法師所做的「禮斗祈安過限消災法事」為例
陳穎瑩 / 宋代張王信仰中的祭祀活動與儀式
廖婉君 / 唐律六殺罪研究
劉成群、烏麗亞 ‧ 米吉提 / 從牙剌瓦赤到阿合馬──元初回回政治集團間的衝突與權力轉化

第十五期

劉東霖 / 孫權「經略遼東」的外交活動及其戰略意義
嚴 昊 / 盛名之下的蘭陵王
何宇軒 / 韓愈詩文的性別內容
宋品璇 / 蘇軾知杭州治西湖研究
陳 爽 / 觀皇城根下──晚清畫報中的帝都景象
林柏州 / 蔣中正在臺時期國慶大典
馮天樂 / 毛澤東詩詞歷史觀新探
羅樂然 / 歷史地理視野下的中韓關係:評介李花子著《明清時期中朝邊界史研究》

第十六期

曹文瀚 / 略論北宋京東路的變亂
侯淑娟 / 妓女的重生:近代中國濟良所的個案研究
陳雯宜 / 試論佛教居士李子寬進入中國佛教會領導圈之因
陳煒欣 / 1906年嘉義地震的救援與重建研究
郭嘉輝 / 評梁志勝《明代衛所武官世襲制度研究》

第十七期

許景評 / 拓跋部落與曹魏、西晉之間的對外關係
陳嘉禮 / 有「恨」難捨──從薛元超之「恨」看唐代修史制度
黃英士 / 遼朝軍隊的分類及其編組
余 輝 / 明朝嘉晉年間的進獻書籍活動
朱 浩 / 章太炎論法家思想
楊新新 / 廣東第一次反「地方主義」運動研究史述評
陳立樵 / 伊朗對英俄兩國的外交困局(1909-1914)

第十八期

羅文星 / 拓跋政權賜妻婚姻的研究
吳憶雯 / 華南糧作的配角──以古籍史料所現清代臺灣的麥作為論述中心
潘榮飲 / 地下的秩序──論清代天地會的社會連帶
余 輝 / 清道光時期中朝士人交誼──帥方蔚與朝鮮士人的交遊活動
徐禎苓 / 《小孩月報》醫事敘述之探討
王惠姬 / 飛行與救國:以抗日戰前十年(1928-1937)的中華航空女傑為例
張智豪 / 滇軍出滇抗戰──盧漢第六十軍與第二期徐州會戰

第十九期

論  著

陳川源 / 唐代吏部組織與職權
紀晏如 / 二程治道論的內涵及其思想史背景
石小軍 / 英國早期公共圖書館狀貌考──以四所教會捐贈圖書館為例
袁展聰 / 明清以來袁崇煥形象演變研究──以梁啟超的〈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煥傳〉為中心
劉文彬 / 二十世紀初法國婦女選舉權的困境與突破
林國榮 / 出國遠征──滇緬路會戰的進行與影響(1941年12月-1942年6月)

教學筆記

李若文 / 國中歷史科教案與課程設計

第二十期:創刊廿週年紀念專刊

楊維真 / 《中正歷史學刊》第二十期紀念序
許洧誠 / 編者語

論  著

徐筱妍 / 上博簡《民之父母》「三無」概念考
吳憶雯 / 略論中國華南地區「客家意識」的形塑過程
許朝祺 / 十七世紀英國內戰的良知問題:「人民是否得以動武反抗暴君?」
安子昂 / 達賴與清帝之間:清初涉蒙爭端的調解與政教對抗
王伯祺 / 1930-40年代中國左翼音樂運動的發展──以上海為中心的探討
康詩瑀、蕭督圜 / 戰後臺灣坤道對宗教理念的自我實踐──以高雄道德院出家法師為例

研究討論

吳憶雯 / 由全球史視角從事客家研究的幾點看法

學術與社會

李若文 / 《灣生回家》:書本、紀錄片與造假事件
郭秀鈴 / 世界權力核心的菁英培育:哈佛園一隅研究觀察

資深學者訪談

君子不器,獨斷於心──毛漢光教授暨耿慧玲教授訪談錄 / 許洧誠、陳冠垣採訪暨記錄
俟後世聖人君子──雷家驥教授訪談錄 / 陳胤慧、呂艾樺採訪暨記錄、陳胤慧整理
蓮花遍地生──顏尚文教授訪談錄 / 許洧誠、陳冠垣採訪暨記錄
吾將上下而求索──林冠群教授訪談錄 / 許洧誠、陳冠垣採訪暨記錄
重估一切價值──孫隆基教授訪談錄 / 吳憶雯、呂艾樺採訪暨記錄、吳憶雯筆錄
遊心於淡,順物自然──林燊祿副教授訪談錄 / 許洧誠、陳冠垣採訪暨記錄

第二十一期

論  著

李國平 / 地方廟宇與區域文化——以明代以降雙忠信仰在潮州中心城區的傳播為例
李若文 / 殖民地臺灣的家犬觀念與野犬撲殺

研究討論

吳憶雯 / 淺談清代臺灣鬮書的史料價值

第二十二期

論  著

林宏哲 / 西漢西域的軍政管理——西域都護、戊己校尉拾零
陳美容 / 「白登之圍」雙方用兵策略比較
吳李洋 / 唐代浙江宗教信仰與地域性格——以陳碩真叛亂為中心
林君憲 / 「神僧」與「妖僧」——北宋僧智悟斷臂祈雨考
毛帝勝 / 試探閩南泉州地方神祇廣澤尊王的生平與祖源
官志隆 / 臺灣清領、日治時期的神明會買賣契約文書——以嘉義溪口曾家古文書為例
呂國瑋 / 朴子高明寺與地方社會的互動初探
王郁中 / 再造民主——論李登輝時代修憲的原因
齊冠凱 / 淺析Kenneth Burke對Hayden White之影響

書  評

劉竣承 / 評《唐代高層文官》

第二十三期

論  著

林君憲 / 「賜額封爵」──論宋代祠神賜封中的「敕牒」與「誥」
余 輝 / 形塑秦檜──南宋元明秦檜形象的製作
杜慧卿 / 元初蒙漢利益之爭──以朱清、張瑄海運際遇為例
王力堅 / 廣西大饑荒(1959-1961)成因探討:統購統銷與集體化的 交織作用及效應
曾幸麒 / 伊莉莎白二世的婚姻與加冕和王室形象之轉變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