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研究成果─朱振宏教授

(任職期間:2009.02 迄今)

學位論文

  1. 2005年11月 〈隋唐與東突厥互動關係之研究(581-630)〉,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
  2. 2000年7月 〈大唐世界與「皇帝‧天可汗」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另有圖表集一冊】【榮獲新文豐出版社「高承哲先生紀念獎學金」】

專書

  1. 2020年4月 《跬步集:從中古民族與史學研析洞悉歷史的發展與真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ISBN 978-957-0532-56-2,第1-398頁。
  2. 2015年5月 《西突厥與隋朝關係史研究(581-617)》,新北市:稻鄉出版社,ISBN 978-986-6078-56-9,第1-469頁。
  3. 2010年8月 《隋唐政治、制度與對外關係》,台北:文津出版社,ISBN 978-957-668-922-2,第1-413頁。
  4. 2009年3月 《大唐世界與「皇帝‧天可汗」之研究》,台北:花木蘭出版社,ISBN 978-986-6449-37-6,第1-304頁。

期刊論文

  1. 2023年12月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李世民關係變化〉,《止善》,第三十五期,頁3-26。
  2. 2023年11月   〈唐契苾拔延墓誌研究〉,《絲路文明》,第八輯,頁93-107。
  3. 2022年6月 〈唐哥邏祿熾俟思敬墓誌研究〉,《止善》,第32期,頁3-25。
  4. 2020年3月 〈今本《大唐創業起居注》成書時間小考〉,《史學史研究》,2020年第一期(總第177期),頁83-92。(國科會核定中國大陸「專史類」期刊、中國大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CSSCI))
  5. 2018年12月 〈唐太宗「跪而吮上乳」試釋〉,《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十輯,頁102-118。
  6. 2018年9月  〈司馬光《資治通鑒目錄》各卷進呈時間小考〉,《史學史研究》,2018年第三期(總第171期),頁102-110。(CSSCI)
  7. 2017年12月 〈唐代突厥族入居長安城分布及其特點〉,《中國邊政》,第212期,頁35-64。
  8. 2017年3月 〈東突厥阿史那染干生平事蹟探析〉,《唐都學刊》,第33卷第2期,頁88-103。
  9. 2016年12月 〈「白登之圍」匈奴退兵芻議〉,《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九輯,頁32-50。
  10. 2016年8月 〈唐突厥族史思光墓誌考釋研究〉,《國學論叢》,第一輯,頁144-180。
  11. 2015年12月 〈史大奈生平事蹟研究〉,《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54期,頁1-44。(台灣人文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THCI Core))
  12. 2015年2月 〈北周武德皇后墓誌考釋研究〉,《唐史論叢》,第20輯,頁296-328。(CSSCI)
  13. 2014年12月 〈唐阿史那伽那墓誌研究〉,《唐研究》,第二十卷,頁193-208。(CSSCI)
  14. 2014年12月 〈范祖禹《唐鑑‧高宗》的敘事特點〉,《中國中古史研究》,第十四期,頁69-82。
  15. 2014年12月  〈突厥族史善應墓誌箋證研究〉,《中國邊政》,第200期,頁119-167。(THCI)
  16. 2013年12月 〈新見兩方突厥族史氏家族墓誌研究〉,《西域文史》,第八輯,頁179-213。
  17. 2013年6月  〈阿史那自奴(哲)墓誌箋證考釋〉,《成大歷史學報》,第44號,頁43-108。(THCI Core)
  18. 2013年6月  〈阿史那勿施墓誌箋證〉,《中國邊政》,第194期,頁1-39。(THCI)
  19. 2012年12月 〈阿史那婆羅門墓誌箋證考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二十八輯,頁116-143。(CSSCI)
  20. 2012年12月 〈隋《徹墓誌》箋證考釋〉,《碑林集刊》,總第十八輯,頁50-69。
  21. 2012年11月 〈阿史那摸末墓誌箋證考釋〉,《唐史論叢》,第十五輯,頁164-217。(CSSCI)
  22. 2012年9月 〈突厥第二汗國建國考〉,《歐亞學刊》,第十輯,頁83-129。(CSSCI)
  23. 2012年9月 〈東突厥建國探微〉,《中國邊政》,第191期,頁55-71。(THCI)
  24. 2012年6月 〈范祖禹《唐鑑》的編纂特點及其史論探析-以《唐鑑‧高祖》為探討核心〉,《成大歷史學報》,第42號,頁117-150。(THCI Core)
  25. 2012年3月 〈西突厥□徹墓誌初探〉,《中國邊政》,第189期,頁67-88。(THCI)
  26. 2011年3月 〈隋煬帝立儲問題研究〉,《興大歷史學報》,第23期,頁1-40。(THCI)
  27. 2010年12月 〈大業十一年(615)「雁門事變」探微〉,《東吳歷史學報》,第24期,頁51-107。(THCI Core)
  28. 2010年12月 〈古代突厥民族歷史意識興起原因探析〉,《史學史研究》,2010年第四期(總第140期),頁78-82。(CSSCI)
  29. 2010年6月 〈論貞觀十三年(639)「九成宮事件」及其影響〉,《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3期,頁49-88。(THCI Core)
  30. 2010年5月 〈隋唐輟朝制度研究〉,《文史》,2010年第2輯(總第91期),頁113-145。(CSSCI)
  31. 2010年4月 〈東突厥處羅可汗與頡利可汗家族入唐後的處境及其漢化〉,《唐史論叢》,第十二輯,頁190-214。(CSSCI)
  32. 2009年6月 〈隋朝與西突厥關係研究〉,《中國邊政》,第178期,頁51-86。(THCI)
  33. 2008年12月 〈阿史那施(勿施)墓誌箋證考證──兼論隋至唐初與突厥關係〉,樊英峰主編,《乾陵文化研究》,第四輯,頁180-211。
  34. 2008年12月 〈「桃花石」與「天可汗」〉,《中國中古史研究》,第八期,頁135-170。
  35. 2008年12月  〈范祖禹《唐鑒》的編纂及其內容特點──以《唐鑒・太宗》為探討核心〉,《史學史研究》,2008年第四期(總第132期)。(CSSCI)
  36. 2008年12月 〈「桃花石」考釋〉,《中國邊政》,第176期,頁55-81。(THCI)
  37. 2008年9月 〈隋朝與朝鮮三國使節往來之研究〉,《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40期,頁23-56。(THCI)
  38. 2008年8月 〈唐太宗「渭水事件」論析〉,《興大歷史學報》,第二十期,頁17-50。(THCI)
  39. 2008年3月 〈西突厥建國考〉,《中國邊政》,第173期,頁19-42。(THCI)
  40. 2006年12月 〈隋朝中央涉外機構及其與東突厥使節往來和外交禮儀〉,《中國中古史研究》,第六期,頁77-126。
  41. 2006年6月 〈東突厥啟民可汗阿史那染干出身小考〉,《中國邊政》,第166期,頁67-76。(THCI)
  42. 2003年6月 〈唐代「皇帝‧天可汗」釋義〉,《漢學研究》,第21卷第1期(總第42號),頁413-433。(THCI Core)
  43. 2002年10月 〈從檔案角度解讀歷史事件──以傅虹霖《張學良與西安事變》一書為例〉,《中正歷史學刊》,第5期,頁77-94。(THCI)
  44. 2002年2月 〈海峽兩岸「檔案法」之比較與分析〉,《近代中國》,第147期,頁198-209。
  45. 2001年9月  〈唐高祖「稱臣」於突厥事辨析〉,《中正歷史學刊》,第4期,頁211-245。(THCI)
  46. 2000年6月  〈唐代羈縻府州研究〉,《中正歷史學刊》,第3期,頁201-244。(THCI)
  47. 2000年5月  〈吳玉貴《資治通鑑疑年錄》補遺〉,《大陸雜誌》,第100卷第5期,頁27-43。(國科會核定第一級期刊)
  48. 1999年6月  〈吳玉貴《資治通鑑疑年錄》補遺〉,《輔仁歷史學報》,第10期,頁249-282。
  49. 1998年11月 〈從遊牧民族婚俗看漢代初期「嫚書之辱」〉,《大陸雜誌》,第97卷第5期,頁47-48。(國科會核定第一級期刊)
  50. 1998年1月 〈歷史上的劉墉(石庵)〉,《中國文化月刊》,第214期,頁88-102。

專書(論文集)論文

  1. 2022年3月  〈唐代突厥族入居洛陽城的分布及其特點〉,毛陽光、伍純初、王鵬杰 主編,《2019河洛文化傳承創新研討會》,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頁161-184。
  2. 2019年12月 〈突厥武德皇后的再研究〉,劉再聰主編,《中西交通與華夏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頁250-287。
  3. 2017年2月 〈古代突厥民族歷史意識興起原因探析〉,易寧主編,《史學史研究文選:外國史卷》,北京:華夏出版社,頁382-389。
  4. 2014年12月 〈范祖禹《唐鑑‧高宗》的敘事特點〉,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4期,頁69-82。(THCI)
  5. 2009年9月 〈西突厥建國考〉,雷家驥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 編著,《薪火相傳:雷家驥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出版、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發行,頁111-132。
  6. 2009年7月 〈「唐高祖稱臣於突厥事」的再檢討〉,宋德熹編,《中國中古社會與國家:史料典籍研讀會成果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頁395-442。
  7. 2009年3月 〈范祖禹《唐鑒》的編纂及其內容特點──以《唐鑒.太宗》為探討核心〉,瞿林東、葛志毅主編,羅炳良、郝振楠副主編,《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頁121-144。
  8. 2008年12月 〈「桃花石」與「天可汗」〉,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八期,頁135-170。(THCI)
  9. 2008年6月 〈從「小洪那海突厥石人」探討泥利、泥撅處羅父子與隋朝閞係發展〉,嚴耀中主編,《唐代國家與地域社會研究──中國唐史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386-416。
  10. 2008年3月 〈突厥民族的歷史敘事與歷史思想──以「暾欲谷碑」、「闕特勤碑」、「苾伽可汗碑」為探討中心〉,瞿林東 主編,董文武、羅炳良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學研究》,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頁155-175。
  11. 2006年12月  〈隋朝中央涉外機構及其與東突厥使節往來和外交禮儀〉,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六期,頁77-126。(THCI)

會議論文

  1. 2023年11月  〈從模範儲君到謀反太子——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唐恒山愍王李承乾的轉變〉,發表於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財團法人松山教育事務基金會共同主辦,「2023 文獻與出土資料學術研討會」。
  2. 2023年5月  〈福島惠,《歐亞東部的粟特人:粟特人漢文墓誌研究》導讀〉,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中古粟特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工作坊」。
  3. 2022年12月 〈唐代突厥族入居洛陽城分佈其及特點〉,發表於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共同主辦,「2022 文獻與出土資料學術研討會」。
  4. 2022年12月  〈唐三受降城修築時間新考〉,發表於陝西師範大學唐史研究所、陝西師範大學國際長安學研究所主辦,「藩維天下——第二屆『藩鎮時代的政治與社會』工作坊」。
  5. 2022年11月  〈唐三受降城修築時間新考〉,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佛光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唐代學會主辦,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佛光大學歷史系協辦,「第十五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6. 2022年11月  〈唐俾失十囊墓誌研究〉,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 主辦,「第七屆漢化•胡化•洋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7. 2021年12月 〈武周時期神都來庭縣考〉,發表於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共同主辦,「2021 文獻與出土資料學術研討會」。
  8. 2021年10月 〈隋唐中央客館研究〉,發表於中國邊政協會、美德向邦集團、中國大陸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百年巨變下少數民族之應變」兩岸學術視訊研討會。
  9. 2020年11月 〈「玄武門事變」後李淵、李世民關係變化〉,發表於淡江大學文學院、國立台北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唐代學會主辦,淡江大學歷史系、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協辦,「第十四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10. 2019年12月 〈唐契苾拔延墓誌研究〉,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承辦,「中國中古制度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11. 2019年11月 〈唐代突厥族入居洛陽城分佈其及特點〉,發表於洛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洛陽師範學院承辦「2019河洛文化傳承創新學術研討會」。
  12. 2018年7月 〈熾俟思敬墓誌研究〉,發表於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第六屆「『漢化‧胡化‧洋化:多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國際學術研討會」。
  13. 2018年5月 〈今本《大唐創業起居注》成書時間小考〉,發表於中國唐代學會主辦,第十三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14. 2018年1月 〈今所見《大唐創業起居注》成書時間小考〉,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主辦,「永恒的長安精神:慶祝雷家驥教授七秩華誕暨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榮退學術研討會」。
  15. 2017年11月 〈唐代突厥族入居長安城分布及其特點〉,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都會空間、文化、與歷史研究-新問題與新方法」學術研討會。
  16. 2017年7月 〈司馬光《資治通鑒目錄》各卷進呈時間小考〉,發表於西北大學歷史學院主辦,「『區域視野下的中古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
  17. 2017年6月 〈唐太宗「跪而吮上乳」初探〉,發表於香港樹仁大學、新亞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歷史研究中心主辦,「紀念孫國棟教授暨唐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18. 2016年10月 〈東突厥阿史那染干生平事蹟探析〉,發表於西安文理學院《唐都學刊》編輯部主辦,陝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陝西省專門史重點學科、西安古都學會協辦,「漢唐研究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一屆西安歷史文化研討會」。
  19. 2016年7月 〈「白登之圍」匈奴退兵芻議〉,發表於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歷史系主辦,「第四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
  20. 2014年12月 〈敦煌寫本S.2078V號習字文「史大奈碑」再研究〉,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財團法人松山教育事務基金會主辦,「2014『碑誌、文獻與考古』學術研討會」。
  21. 2014年8月 〈突厥武德皇后的再研究〉,發表於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甘肅「絲綢之路與華夏文明傳承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歷史與展望:中西交通與華夏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層論壇」。
  22. 2014年8月 〈史善應墓誌考釋研究〉,發表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辦,「第二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
  23. 2014年6月 〈阿史那伽那墓誌初探〉,發表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所、中國唐代學會主辦,「第十一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4. 2013年4月 〈新見兩方突厥族史氏家族墓誌研究〉,發表於大唐西市博物館主辦,「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國際學術研討會」。
  25. 2012年12月 〈阿史那自奴墓誌箋證考釋〉,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第三屆『漢化‧胡化‧洋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6. 2012年5月 〈阿史那摸末墓誌箋證考釋〉,發表於《中國中古史研究》編輯委員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中國中古史研究》創刊十週年紀念暨中古史研究的觀點與視角學術討論會」。
  27. 2012年5月 〈阿史那婆羅門墓誌箋證考釋〉,發表於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臺灣「中國唐代學會」、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歷史與文物研究所、唐代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氣候.環境與文明──第十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8. 2011年10月 〈北周武德皇后墓誌箋證考釋〉,發表於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蒙古國立大學外語學院主辦,「元代以來漢蒙的歷史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9. 2011年10月 〈范祖禹《唐鑑‧高宗》的歷史敘事特點〉,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聯合舉辦,「2011年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30. 2010年9月 〈范祖禹《唐鑒‧高祖》的編纂特點及其史論探析〉,發表於太平洋文化基金會、陝西黃帝陵基金會共同主辦,「黃帝與中華傳統文化之發展研討會」。
  31. 2010年6月 〈大業十一年(615)「雁門事變」探微〉,發表於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中國中古社會與國家史料典籍研讀會、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辦,「中國中古社會與國家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陳寅恪先生(1890-1969)誕辰一百二十週年」。
  32. 2010年6月 〈突厥第二汗國建國考〉,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二屆『漢化.胡化.洋化』:傳統社會的轉型與適應國際學術研討會」。
  33. 2009年10月 〈隋煬帝儲位問題研究〉,發表於中國唐史學會、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聯合舉辦,「中國唐史學會第十屆年會第二次會議暨唐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34. 2009年9月 〈論貞觀十三年(639)「九成宮事件」及其影響〉,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唐代學會、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聯合舉辦,「文化視域的融合:第九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35. 2009年9月 〈從墓誌碑銘探討東突厥降唐後的處境及其漢化-以處羅可汗與頡利可汗家族為例〉,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古代文明及其衍化-中國傳統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
  36. 2008年10月 〈阿史那施(勿施)墓誌箋證考證-兼論隋至唐初與突厥關係〉,發表於乾陵博物館、中國唐史學會聯合舉辦,「絲路胡人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學術討論會」。
  37. 2008年9月 〈范祖禹《唐鑒》的編纂及其內容特點-以《唐鑒・太宗》為探討核心〉,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大連大學中國文化研討中心聯合舉辦,「“史學批評與史學文化”學術研討會」。
  38. 2008年1月 〈西突厥建國考〉,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舉辦,「薪火相傳:慶祝雷家驥教授六十華誕學術研討會」。
  39. 2007年11月 〈唐太宗「渭水事件」論析〉,發表於中國唐代學會 主辦,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等協辦,「第八屆唐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40. 2007年11月 〈從「小洪那海突厥石人」探討泥利、泥撅處羅父子與隋朝關係發展〉,發表於中國唐史學會主辦,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 協辦,「“中國唐史學會第十屆年會暨唐代國家與地域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41. 2007年9月 〈突厥民族的歷史敘事與歷史觀-以「暾欲谷碑」、「闕特勤碑」、「苾伽可汗碑」為探討中心〉,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河北師範大學 主辦,承德市文物局協辦,「“中國少數民族史學與歷史學多學科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
  42. 2006年7月 〈隋朝中央涉外機構及其與朝鮮三國使節往來之研究〉,發表於中華民國中韓文化基金會、大韓民國韓中教育基金會主辦,「第二十七屆中韓學者會議-東亞文化新建設的課題與前景」。
  43. 2006年5月 〈紀錄影片在通識課程中的運用與展望〉,發表於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辦,「新時代通識教育之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
  44. 2005年11月 〈隋朝與東突厥派遣使節特點及其外交禮儀〉,發表於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清華大學中文系2005年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45. 2003年11月 〈隋唐輟朝制度初探〉,發表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中國唐代學會合辦,「第六屆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
  46. 2000年5月 〈唐代「皇帝‧天可汗」研究〉,發表於輔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六屆全國歷史學(研究生)論文討論會」。

研讀會論文

  1. 2023年8月  〈森部豊,「粟特人和東歐亞的文化聯繫——粟特人的東方活動史研究序說」〉,112學年度國科會一般導向專案研究計畫「中國古代的族群、社會與國家—中古粟特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計畫編號:NSTC 112-2420-H-003-010)。
  2. 2023年5月  〈福島惠,《歐亞東部的粟特人:粟特人漢文墓誌研究》導讀〉,111學年度科技部一般導向專案研究計畫「中國古代的族群、社會與國家—中古粟特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計畫編號:MOST 111-2420-H-003-012)。
  3. 2023年2月  〈北周「史君墓 誌」(粟特文)導讀〉,111學年度科技部一般導向專案研究計畫「中國古代的族群、社會與國家—中古粟特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計畫編號:MOST 111-2420-H-003-012)。
  4. 2022年7月 〈何為粟特人?〉,導讀於科技部一般導向專案研究計畫「中國古代的族群、社會與國家—中古粟特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計畫編號:MOST 111-2420-H-003-012)。
  5. 2020年11月 〈官市碑記〉,導讀於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經典研讀班「越南碑誌研讀班」。
  6. 2018年4月 〈熾俟思敬墓誌研究〉,導讀於「先秦至隋唐出土資料研讀班(二)」。
  7. 2017年2月 〈《宣和博古圖錄》,卷19──25導讀〉,導讀於「105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經典研讀班 石刻專著研讀會」。
  8. 2014年12月 〈《語石》:石刻版本與保存(卷9、10)〉,導讀於「103年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補助經典研讀班 石刻專著研讀會」。(計畫編號:NSC 103-2420-H-002-001-SB10304)
  9. 2010年4月 〈王定保,《唐摭言》,卷12〉,導讀於「國立中興大學中國中古社會與國家史料典籍研讀會」。
  10. 2006年11月 〈新社采田公館記〉,導讀於「九十五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劃-跨校研讀計劃 台灣碑誌研讀會」(計劃編號:跨校研讀-文史08),第八次研讀會。
  11. 2006年6月 〈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一「耕田第一」〉,導讀於「九十五年度傳統科技史料研讀計畫-跨校研讀計劃 賈思勰《齊民要術》」,第二次研讀會。
  12. 2006年6月 〈開漳聖王祀業章程碑記〉,導讀於「九十五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劃-跨校研讀計劃 台灣碑誌研讀會」(計劃編號:跨校研讀 – 文史08),第四次研讀會。
  13. 2005年11月 〈濱野旌功牌記〉,導讀於「九十四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劃-跨校研讀計劃 台灣碑誌研讀會」(計劃編號:跨校研讀-文史04),第九次研讀會。
  14. 2005年6月 〈忠義亭碑〉,導讀於「九十四年度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劃-跨校研讀計劃 台灣碑誌研讀會」(計劃編號:跨校研讀-文史04),第六次研讀會。

其他

  1. 2021年11月 〈文武雙全的亡國之君:隋煬帝的功過評價再定位〉,袁剛《隋煬帝傳》導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 2020年1月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歷史》第二冊,〈緒論〉,台北:南一書局。
  3. 2019年5月 〈陳三平《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導讀〉,陳三平,《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台北:八旗文化。
  4. 2018年4月 〈朱振宏:站在中央歐亞的角度,重新認識唐帝國與前近代的世界史〉,《說書Speaking of Books》網站,日期:2018.04.12,網址:https://sobooks.tw/tang-empire-1/。
  5. 2018年3月 〈導讀〉,森安孝夫著,張雅婷譯,《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臺北:八旗出版。
  6. 2012年12月 〈隋唐時期突厥人漢文墓誌的初步整理〉,《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19期,頁220-224。
  7. 2012年12月  〈《中國中古史研究》1-11期(2002─2011)的特點〉,《中國中古史研究》,第十二期,頁211-254。
  8. 2011年12月 〈中國中古社會與國家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陳寅恪先生(1890-1969)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會議紀要〉,《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18期,頁166-173。
  9. 2007年12月 〈「中國少數民族史學與歷史學多學科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會議紀實〉,《中國邊政》,第172期,頁71-79。
  10. 2004年12月 〈書評:張能甫 著《「舊唐書」詞彙研究》〉,《漢學研究》,第22卷第2期(總第45號),頁491-499。
  11. 2003年6月 〈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材評析──以「南一版」、「康軒版」臺灣史為例〉,《嘉市文教》,第61期,頁22-27。
  12. 2001年6月 〈從「隋唐文化研究叢書」出版旨趣兼論隋唐史的現況與未來–專訪高明士教授〉,《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11期,頁14-21。
  13. 2001年6月 〈1999 – 2000年唐代學術研究概況〔臺灣地區(史學)〕〉,《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11期,頁22-66。
  14. 1994年6月  〈評介《台北人》〉,《書評書目》,第10期。

研究計畫

  1. 2023年07月——2024年06月 《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國科會一般導向專案研究計畫(個別型)」(NSTC 112-2420-H-003-010)
  2. 2022年06月——2023年05月 《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科技部,計畫編號:MOST 111-2420-H-003 --012。
  3. 2022年08 ── 2024年07月 「唐代兩京突厥人的空間分布及其人際網絡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個別型),計畫編號:MOST 111-2410-H-194 -071 -MY2。
  4. 2022年06 ── 2023年05月 「中國古代的族群、社會與國家——中古粟特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個別型),計畫編號:MOST 111-2420-H-003-012。
  5. 2021年08 ── 2022年07月 「唐代三受降城研究」,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個別型),計畫編號:MOST 110-2410-H-194-008。
  6. 2020年8月──2021年7月  「毗伽可汗時期之突厥第二汗國與唐朝關係史研究(716-734)」,科技部,計畫編號:MOST 109-2410-H-194-092。
  7. 2019年8月──2020年7月  「突厥第二汗國默啜可汗時期與唐朝關係史研究(691-716)」, 科技部,計畫編號: MOST 108-2410-H-194-005。
  8. 2014年8月──2015年7月  「隋唐時代突厥人漢文墓誌考釋及綜述(III)」,科技部,計畫編號: MOST 103-2410-H-194-017。
  9. 2013年8月──2014年7月 「隋唐時代突厥人漢文墓誌考釋及綜述(II)」,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102-2410-H-194-097。
  10. 2012年8月──2013年7月 「隋唐時代突厥墓誌內容考釋研究2/2」,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100-2410-H-194-081-MY2。
  11. 2011年8月──2012年7月 「隋唐時代突厥墓誌內容考釋研究1/2」,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100-2410-H-194-081-MY2。
  12. 2007年8月──2008年7月 「隋至唐初與東突厥互動關係之研究(581-630)」, 國科會,計畫編號: NSC96-2420-H-431-003。
  13. 2007年7月──2007年9月 「隋朝與西突厥關係研究(581-617)──一個隋朝對外關係史的拾遺補缺」,96年度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暑期進修計畫。

翻譯

  1. 2024年1月  林 俊雄(はやし•としお),《遊牧国家の誕生》,東京:山川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刷;朱振宏 譯,《遊牧國家的誕生》,上海:中西書局,ISBN: 9787547521724,頁1-156。
  2. 2023年12月  谷憲(たにけん),〈內陸アジアの傷身行為に関する一試論〉,《史学雑誌》,第93編第6号(1984年6月),頁41-57;朱振宏 譯,〈試論內亞的傷身行為〉,《中國邊政》,第228期,頁127-148。
  3. 2023年6月  鈴木 宏節(すずき•こうせつ),〈石人〉,草原考古研究会 編,《ユーラシアの大草原を掘る——草原考古学への道標》(東京:勉誠出版社,2019年9月),頁215-228;朱振宏 譯,〈石人〉,《中國邊政》,第227期,頁85-102。
  4. 2023年6月  鈴木 宏節(すずき•こうせつ),〈突厥•ウイグルの遺跡〉,草原考古研究会 編,《ユーラシアの大草原を掘る——草原考古学への道標》(東京:勉誠出版社,2019年9月),頁215-228;朱振宏 譯,〈突厥與回鶻的遺址〉,《中國邊政》,第227期,頁103-120。
  5. 2023年2月  辛姆斯•威廉姆斯(Nicholas Sims-Williams),“The Sogdian epitaph of Shi Jun and his wife”, Bulletin of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Vol.84, No.3, 2021.12, pp.505-513.;朱振宏 譯,〈粟特族史君夫妻墓誌考釋〉,111學年度科技部一般導向專案研究計畫「中國古代的族群、社會與國家—中古粟特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計畫編號:MOST 111-2420-H-003-012)。
  6. 2023年2月  吉田  豐(よしだ‧ゆたか),〈第I部 北朝末期のソグド人墓誌  第3章  西安出土北周「史君墓誌」ソグド語部分訳注〉,石見清裕  編著,《ソグド人墓誌研究》(東京:汲古書院,2016年),頁80—61;朱振宏 譯,〈第3章  西安出土北周〈史君墓誌〉粟特文部分考釋〉,111學年度科技部一般導向專案研究計畫「中國古代的族群、社會與國家—中古粟特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計畫編號:MOST 111-2420-H-003-012)。
  7. 2022年12月  福島 恵(ふくしま•めぐみ),〈東アジアの海を渡る唐代のソグド人〉,鶴間和幸、葛劍雄 編著,《東アジア海文明の歴史と環境》(東京:東方書店,2013年),頁119-136;朱振宏 譯,〈渡過東亞海域的唐代粟特人〉,《中國邊政》,第226期,頁83-98。
  8. 2022年11月 菅沼 愛語(すがぬま•あいご),〈唐玄宗「御製御書」闕特勤碑文考——唐•突厥•吐蕃をめぐる外交関係の推移〉,《史窓》,第58号(2001年2月),頁329-339;朱振宏 譯,〈唐玄宗「御製御書」闕特勤碑文考——圍繞唐、突厥、吐蕃外交關係的演變〉,《絲路文明》,第七輯,頁161-172。
  9. 2022年10月 齊藤 茂雄(さいとう•しげお),〈突厥「阿史那感德墓誌」訳注考——唐羈縻支配下における突厥集団の性格〉,《内陸アジア言語の研究》,第26号(2011.8),頁1-38;朱振宏 譯,〈突厥「阿史那感德墓誌」譯注考——唐朝羈縻統治下突厥集團的特徵〉,《唐史論叢》,第三十五輯,頁109-129。
  10. 2022年8月  林 俊雄(はやし•としお),《ユーラシアの石人》,東京:雄山閣,2005年3月初版,2019年8月二版;朱振宏 譯,《石人考古學:突厥遺緒與歐亞草原的世界》,台北:八旗出版社,ISBN13:9786267129821,頁1-288。
  11. 2022年6月  護雅夫(もり•まさお),〈突厥帝国內部におけるソグド人の役割に関する一資料——ブグト碑文〉,原刊《史学雑誌》,第81卷第2號(1972.2),頁77-86,收入護雅夫,《古代トルコ民族史研究(II)》(東京:山川出版社,1992年),頁200-215,朱振宏譯,〈有關突厥汗國內部粟特人角色的一份資料——布古特碑〉,《中國邊政》,第225期,頁83-93。
  12. 2021年12月  林 俊雄(はやし•とそお),〈六~八世紀のモンゴリア、中央アジア、北中国——突厥王侯の墓廟から見た文化複合——〉,《史境》,第64號(2012年3月),頁1-18;朱振宏譯,〈六至八世紀的蒙古、中亞和北中國—從突厥王侯陵墓所見文化複合—〉,《早期中國史研究》,第十三卷(2021年12月),頁169-199。
  13. 2021年12月   齊藤 茂雄(さいとう•しげお),〈突厥とソグド人——漢文石刻史料を用いて〉,森部豊 編,《ソグド人と東ユーアシアの文化交渉》,東京:勉誠出版社,2014年8月初版,頁217-233;朱振宏 譯,〈突厥和粟特人——使用漢文石刻史料〉,《歐亞譯叢》,第六輯,頁131-150。
  14. 2021年12月   林 俊雄(はやし•とそお),〈中央アジアにおける土着信仰の復権と大国の思惑——考古学の視点から〉,松原正毅編,《中央アジアの歴史と現在:草原の叡智》,東京:勉誠出版社,2020年2月初版,頁70-93;朱振宏譯,〈從考古學的視角看中亞恢復原民信仰與大國的意圖〉,《中國邊政》,第224期,頁73-92。
  15. 2020年6月、12月  林 俊雄(はやし•とそお),《遊牧国家の誕生》,東京:山川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刷;朱振宏譯,《遊牧國家的誕生》,《中國邊政》,第221、222期,頁53-70、39-62。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