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成果─雷家驥榮譽教授
(任職期間:1991.08-2018.01)
學位論文
1979年 〈唐代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臺北: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75年 〈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并序箋證〉,香港:新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專書
2018年1月 《中國古代史學觀念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年8月 《武則天》,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與林靜薇合著)
2015年9月 《武則天傳》修訂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3年3月 《中國夢的古代範例:貞觀政要》,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3年3月 《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2年11月 《貞觀政要:天可汗的時代》重版,臺北:時報出版。
2012年10月 《資治通鑑:帝王的鏡子》重版,臺北:時報出版。
2012年3月 《隋史十二講》,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年9月 《中古史學觀念史》,共二冊,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2009年12月 《嘉義縣志》,共十三卷(含卷首),嘉義:嘉義縣政府。(本人任總纂修兼《卷首》纂修)
2009年8月 《史詩三首箋證》,臺北:蘭臺出版社。
2008年6月 《孔雀東南飛箋證》,臺北:蘭臺出版社。
2008年1月 《武則天傳》,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國文庫」版)
2007年6月 《帝王的智源:貞觀政要》,北京:東方出版社。(大陸版)
2001年11月 《武則天傳》,北京: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庫」版)
1995年2月 《隋唐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0年10月 《中古史學觀念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1987年3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1年12月 《貞觀政要:天可汗的時代》初版,臺北:時報出版。
1981年1月 《狐媚偏能惑主──武則天的精神與心理分析》,臺北:聯鳴文化。
1980年7月 《李靖──天可汗制度創成者,民間托塔李天王》,臺北:聯鳴文化。
1980年3月 《資治通鑑:帝王的鏡子》初版,臺北:時報出版。
期刊論文
2018年7月 〈漢晉之間吳蜀的督將與都督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18年1期,頁1-54+275。
2017年7月 〈試論都督制之淵源及早期發展〉,《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2017年1期,頁1-51。
1999年11月 〈木蘭詩箋證〉,《佛光學刊》,第2期,頁151-241。
1997年12月 〈前後趙軍事制度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人文分冊 》,第8卷第1期,頁205-251。
1996年12月 〈前後秦的文化、國體、政策與其興亡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人文分冊 》,第7卷第1期,頁225-279。
1996年12月 〈漢趙時期氐羌的東遷與返還建國〉,《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第7卷第1期,頁191-223。
1996年5月 〈狐媚偏能惑主 ── 從「武媚娘」到「則天大聖皇帝」〉,《國文天地》,第11卷第12期,頁35-43。
1995年12月 〈氐羌種姓文化及其與秦漢魏晉的關係〉,《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人文分冊 》,第6卷第1期,頁159-209。
1995年4月 〈慕容燕的漢化統治與適應〉,《東吳歷史學報》,第1期,頁1-70。
1994年10月 〈後趙的文化適應及其兩制統治〉,《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人文分冊 》,第5卷第1期,頁173-231+233-235。
1994年6月 〈傳統史學與軍事史研究的一些問題〉,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軍事史評論》,創刊號,頁71-85。
1993年10月 〈唐樞密使的創置與早期職掌〉,《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人文分冊 》,第4卷第1期,頁57-108。
1992年10月 〈漢趙國策及其一國兩制下的單于體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人文分冊 》,第3卷第1期,頁51-96。
1991年3月 〈從劉知幾「明鏡說」析論傳統史學的一個模式〉,《東吳文史學報》,第9期,頁51-68。
1990年3月 〈從漢匈關係的演變略論劉淵屠各集團復國的問題 ── 兼論其一國兩制的構想〉,《東吳文史學報》,第8期,頁47-91。
1989年11月 〈魏徵、房玄齡、李靖 ── 貞觀之治〉,《歷史月刊》,第22期,頁34-37。
1989年10月 〈曹操父子的生命體驗〉,《歷史月刊》,第21期,頁21-23。
1989年7月 〈猇亭之戰 ── 決定中國首次分裂的三大會戰之三〉,《歷史月刊》,第18期,頁30-35。
1989年5月 〈赤壁之戰 ── 形成中國首次分裂的三大會戰之二〉,《歷史月刊》,第16期,頁103-109。
1989年4月 〈關渡之戰 ── 形成中國首次分裂的三大會戰之一〉,《歷史月刊》,第15期,頁46-52。
1989年3月 〈唐前期國史官修體制的演變:兼論館院學派的史學批評及其影響〉,《東吳文史學報》,第7期,頁1-36。
1988年11月 〈論唐與東突厥陰山會戰:七世紀影響亞洲與歐洲歷史發展的一場戰爭〉,《歷史月刊》,第10期,頁140-150。
1988年10月 〈唐代「元和中興」的淮西會戰〉,《歷史月刊》,第9期,頁104-115。
1988年6月 〈從一個戰略角度觀察唐宋之間的國家解體、分裂與再統一〉,《歷史月刊》,第5期,頁68-76。
1988年4月 〈兒童節談一些歷史人物的童少年〉,《歷史月刊》,第5期,頁35-41。
1987年6月 〈唐初官修史著的基本觀念與意識〉,《歷史學報(師大)》,第15期,頁27-62。
1986年8月 〈漢唐之間二體論與古今正史之爭〉,《東吳文史學報》,第5期,頁26-52。
1986年4月 〈宣宗對禁煙及鴉戰各期之態度〉,《史耘》,第2期。
1984年7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十二):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51期,頁35-53。
1984年6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十一):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50期,頁20-47。
1984年5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十):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49期,頁23-47。
1984年4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九):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48期,頁14-40。
1984年2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八):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46期,頁24-49。
1984年1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七):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45期,頁6-19。
1983年12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六):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44期,頁35-56。
1983年11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五):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43期,頁25-42。
1983年7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四):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39期,頁24-50。
1983年6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三):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38期,頁22-53。
1983年5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二):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37期,頁6-27。
1983年4月 〈兩漢至唐初的歷史觀念與意識(一):兼論其與史學成立的關係〉,《華學月刊》,第136期,頁4-27。
1982年7-8月 〈試論國史上的統治問題及其發展〉,《華學月刊》,第127-128期,頁37-50。
1982年2-3月 〈漢書撰者質疑與試釋〉,《華學月刊》,第122-123期,頁12-24。
1981年12月 〈與黃兆強君論孔子評管仲書〉,《鵝湖》,第7卷第6期,頁39-45。
1981年8月 〈中國史家的史德修養及其根源〉,《鵝湖》,第7卷第2期,頁10-20。
1981年6月 〈敬答鄭君有關「如其仁」一文的答文〉,《鵝湖》,第6卷第12期,頁12-16。
1981年3月 〈孔子究竟怎樣評價管仲 ── 兼論史家評論人物之道〉,《鵝湖》,第6卷第9期,頁23-34。
1980年11月 〈孔子究竟怎樣評價管仲 ── 兼論史家評論人物之道〉,《華岡大夏學報》,第1期,頁137-156。
1980年10月 〈荊軻幾乎改變歷史的一擊 ── 論史實的傳述〉,《鵝湖》,第6卷第4期,頁46-47。
1980年9月 〈論暴君性格 ── 自信之暴與自卑之暴〉,《鵝湖》,第6卷第3期,頁33-34。
1980年8月 〈論武則天的革命〉,《鵝湖》,第6卷第2期,頁38-39。
1980年1月 〈「唐代中央權力結構及其演進」提要〉,《華學月刊》,第97期,頁52-53。
1979年11月 〈從戰略發展看唐朝節度體制的創建〉,《簡牘學報》,第8期,頁215-259。
1978年8月 〈論尚武精神 ── 評駁周(博裕)君「中國之武士道讀後」一文〉,《鵝湖》,第4卷第2期,頁11-14。
1977年9月 〈唐代宦官的婚姻與收養關係 ── 兼論宦官親屬關係對唐代政治的關係(下)〉,《鵝湖》,第3卷第3期,頁25-32。
1977年8月 〈唐代宦官的婚姻與收養關係 ── 兼論宦官親屬關係對唐代政治的關係(上)〉,《鵝湖》,第3卷第2期,頁22-25。
1977年8月 〈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并序箋證〉,《新亞學報》,第12期,頁337-404。
1976年8月 〈從正史看古代歷史觀念的改變〉,《鵝湖》,第2卷第2期,頁25-27。
1976年4月 〈馮道評傳-1-〉,《鵝湖》,第1卷第10期,頁38-42。
1976年2月 〈錢(穆)著〈中國學術通義〉讀後〉,《鵝湖》,第1卷第8期,頁26-29。
1976年2月 〈中學歷史教育的我見〉,《鵝湖》,第1卷第7期,頁33-35。
1976年1月 〈中國史學的正統主義〉,《鵝湖》,第1卷第7期,頁45-48。
1975年10月 〈孔子與史學〉,《鵝湖》,第1卷第4期,頁51-52。
1975年8月 〈中國史學的尚通精神與通觀思想〉,《鵝湖》,第2期,頁41-43。
1975年7月 〈中國傳統史家的基本精神〉,《鵝湖》,第1期,頁17-19。
1971年10月 〈唐代樞密使制度略稿〉,《人文》,頁47-50。
專書(論文集)論文
2018年12月 〈劉備「求都督荊州」與「借荊州數郡」析論〉,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7期,頁1-32。
2015年12月 〈試論西魏大統軍制的胡漢淵源〉,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5期,頁103-156。
2014年12月 〈隋平陳、晉平吳兩戰較論〉,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4期,頁43-68。
2013年12月 〈關於漢化問題:以五胡史為例〉,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3期,頁1-25。
2011年12月 〈隋平陳之戰析論 ── 周隋府兵改革成效的一個觀察〉,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1期,頁95-134。
2011年7月 〈周隋府兵制的禁衛化問題〉,收入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三聯書店編輯部合編,《清華歷史講堂三編》,北京:三聯書店。
2010年12月 〈試論唐初十二軍之建軍構想及其與十二衛的關係〉,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10期,頁111-145。
2009年12月 〈略論魏周隋之間的復古與依舊 ── 一個胡、漢統治文化擺盪改移的檢討〉,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9期,頁97-133。
2008年12月 〈從督軍制、都督制的發展論西魏北周之統帥權〉,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8期,頁43-106。
2008年10月 〈從孔子「屬詞比事」至劉知幾「明鏡照物」 ── 一個實錄史學觀念的比較〉,收入《慶祝寧可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編委會編,《慶祝寧可先生八十華誕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35-48。
2007年12月 〈從唐人命名取字習慣論武則天及其親戚的名字〉,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7期,頁61-93。
2006年12月 〈試論「五胡」及其立國情勢與漢化思考 ── 兼考「五胡」一名最初之指涉〉,收入汪榮祖、林冠群主編,《胡人漢化與漢人胡化》,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臺灣人文研究中心。
2005年12月 〈元從禁軍之建置發展以及兵源問題〉,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4、5期合訂本,頁149-190。
2004年3月 〈唐初十二軍及其主帥雜考論〉,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3期,頁133-176。
2003年4月 〈從政局與戰略論唐初十二軍之興廢〉,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第2期,頁105+107-142。
2002年9月 〈武則天外家及其生母的名諱〉, 收入《中國中古史研究》編委會編, 《中國中古史研究》,創刊號,頁143-167。
1998年10月 〈蔡琰悲憤詩箋證〉,收入嚴耕望先生紀念集編輯委員會編,《嚴耕望先生紀念論文集》,臺北:稻鄉出版社,頁73-118。
1993年6月 〈劉知幾及其《史通》教學之研究〉,收入張哲郎主編,《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下):中國史》,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頁407-422。
1993年4月 〈唐代政制史專題研究的教學〉,收入高明士編,《隋唐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頁57-68。
1992年12月 〈從戰略發展看唐朝節度體制的創建〉,收入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國唐代學會編,《唐代研究論集(第四輯)》,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公司,頁253-318。
1992年11月 〈唐前期國史官修體制的演變 ── 兼論館院學派的史學批評及其影響〉,收入國立編譯館主編,中國唐代學會編,《唐代研究論集(第二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頁279-345。
1991年7月 〈劉知幾「明鏡說」析論稿〉,收入中國唐代學會編輯委員會編,《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頁215-240。
1986年1月 〈四至七世紀「以史制君」觀念對官修制度的影響〉,收入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主編,《中西史學史研討會論文集》,臺中:久洋出版社,頁7-55。
1986年4月 〈宣宗對禁煙及鴉戰各期之態度〉,收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論集》,第一編: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頁187-217。
1979年11月 〈從戰略發展看唐朝節度體制的創建〉,收入簡牘學會編輯部編,《張曉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簡牘學會,頁215-259。
會議論文
2017年7月 〈《貞觀政要》所隱含的史學問題〉,發表於西北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第五屆中國中古史前沿論壇」大會主題演講。
2017年6月 〈從孫國棟教授《評柏楊版《醜陋的中國人》及《資治通鑑》》談起〉,發表於香港新亞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中國歷史研究中心、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紀念孫國棟教授暨唐宋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主題演講。
2013年9月 〈隋平陳、晉平吳兩戰較論〉,發表於中國唐史學會、南京師範大學主辦,「唐代江南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主題演講論文。
2012年12月 〈關於漢化問題:以五胡史為例〉,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香港中國近代史學會主辦,「第三屆胡化、漢化、洋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題旨演講。
2009年8月 〈試論宇文泰「復古始」的意義〉,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中國古代文明及其衍化 ── 中國傳統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9年8月 〈略論魏周隋之間的復古與依舊〉,發表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中國古代文明及其衍化 ── 中國傳統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主題演講論文。
2005年5月 〈元從禁軍之建置發展以及兵源問題〉,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主辦,「中國中古史兩岸學術研討會 ── 制度研究新取向的探索」。
2004年7月 〈試論唐初十二軍之建軍構想及其與十二衛的關係〉,發表於中國唐史學會、雲南大學主辦,「中國唐史學會年會暨唐宋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3年10月 〈論〈孔雀東南飛〉之所謂自由 ── 為蘭芝家變本事之所由起進一解〉,發表於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系主辦,「歷史、地理與變遷學術研討會」主題演講。
2000年 〈武則天的家庭角色及其與庶子女的關係 ── 個中古時期特殊家庭與親子關係的個案研究〉,發表於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唐史學會主辦,「中國中古社會變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8年 〈木蘭詩箋證(稿)〉,發表於法門寺、中國唐史學會主辦,「法門寺唐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7年10月 〈五胡軍事制度研究 ── 以胡、羯所建前後、趙為例〉,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紀念先師嚴耕望教授逝世週年暨論文發表會」,。
1993年 〈「中國通史」教學引言稿〉,發表於中國歷史學會、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主辦,「全國大專院校中國歷史教育研討會記錄」。
1993年3月 〈隋唐政制史專題研究的教學〉,發表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主辦,「隋唐史教學研討會」。
1992年2月 〈劉知幾及其《史通》教學之研究〉,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主辦,「歷史學系課程教學研討會」。
1990年11月 〈劉知幾「明鏡說」析論稿〉,發表於中國唐代學會、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主辦,「唐代文化研討會」。
1986年1月 〈四至七世紀「以史制君」觀念對官修制度的影響〉,發表於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一屆中西史學史研討會」。
其他
2018年1月 〈俟後世聖人君子──治學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主辦,「永恒的長安精神:慶祝雷家驥教授七秩華誕暨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榮退學術研討會」。(本人口述,陳胤慧、劉竣承採訪暨記錄,陳胤慧整理)
2017年12月 〈俟後世聖人君子──雷家驥教授訪談錄〉,《中正歷史學刊》,第20期,頁271-269。(本人口述,陳胤慧、呂艾樺採訪暨記錄,陳胤慧整理)後修訂易名〈俟後世聖人君子──治學篇〉,發表於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系友會主辦,「永恒的長安精神:慶祝雷家驥教授七秩華誕暨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榮退學術研討會」。
2011年12月 〈嘉義縣概述〉,《嘉義縣文獻》,第36期,頁6-36。
2007年12月 〈雷家驥教授訪談回憶錄〉,《中正歷史學刊》,第10期,頁13-25。(本人口述,林靜薇訪談、記錄、整理),
2005年12月 〈《嘉義縣志》大綱修訂總說明〉,《嘉義縣文獻》,第32期,頁22-61。
1993年 《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通識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本人主編)
1981年8月 《亞洲戰略研究》,臺北:聯鳴文化。(與陳文尚共同主編,安嘉芳等編)
1980年7月 《台灣戰略評析》,臺北:聯鳴文化。(與陳文尚共同主編,安嘉芳等編)
研究計畫
2014年8月-2015年7月 「漢魏間督將、督軍及其與都督制關係研究」,科技部,計畫編號:MOST103-2410-H194-016。
2012年8月-2013年7月 「北朝後期軍制之變化與影響──以都督制為中心」,國科會,計畫編號:NSC101-2410-H194-102。
2011年8月-2012年7月 「從領左右府到千牛府—北朝至初唐一個胡式親衛的漢式建制化研究」,國科會,計畫編號:NSC100-2410-H194-076。
2008年8月-2010年7月 「魏周至唐初國策、國家戰略及府兵體制的建立與演變」,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7-2420-H194-030-MY2。
2004年8月-2005年7月 「魏周府兵之禁衛化」,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3-2411-H194-016。
2003年8月-2004年7月 「魏周府兵組織建制及其發展之研究」,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2-2411-H194-009。
2002年8月-2003年7月 「唐初北門屯兵的編組建制及其與十二軍及十二衛的關係」,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1-2411-H194-031。
2001年8月-2002年7月 「孔雀東南飛史詩箋證」,國科會,計畫編號:NSC90-2411-H194-019。
2000年8月-2001年7月 「武則天的家庭角色與女權關係」,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9-2411-H194-060。
1996年8月-1997年7月 「五胡軍事制度研究」,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6-2411-H194-003。
1994年4月-1995年7月 「五胡種姓文化的變動及其在華統治:以鮮卑、氐、羌為對象」,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3-0301-H194-043。
1993年4月-1994年3月 「後趙的文化適應及其兩制統治」,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2-0301-H194-041。